亿航无人机。广州日报记者高鹤涛、骆昌威摄
亿航科技办公室一角。广州日报记者廖雪明 摄
文/广州日报记者 李华、实习生蔡敏
无人机正成为人们的新宠,从航拍到求婚,再到消防等等多元化用途的无人机,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亿航作为广州本土的无人机公司异军突起。三名联合创始人熊逸放、胡华智、杨镇全是70后、80后。熊逸放说,无人机就像一部空中的iPhone,可以安装很多APP实现不同的功能。他预测,3到5年后,人人拥有一台无人机将成为可能。
“你认为无人机除了航拍,还有哪些其他类型的运用?”亿航科技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发问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简称KK)。“在天空会有更多空间给无人机施展,除了航拍,从亚马逊送包裹,到其他农业电力的无人机应用,甚至是空中交通,在未来都将被无人机影响和改变,创造出人们未来生活的新方式。”KK认为,随着技术的提升,无人机会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
KK描绘的无人机未来,也正是亿航追求的目标,“让无人机像iPhone一样普遍”。亿航的无人机告别复杂的遥控器,一部智能手机装载APP就可以控制。
2005年,亿航的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当时只有16岁,他只身前往新加坡求学。之后,熊逸放负笈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富有创业基因的硅谷吸引着熊逸放天天翘课前去探索,“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第一次见到了我们现在的投资人徐小平。”
深受美国创业文化浸润的熊逸放对创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创业的风险可能大一点,挣钱少一点。但如果你把创业当作职业,那说明你已经把握住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无人机梦想打动徐小平
“在美国和新加坡创业之后,觉得在国外有优势,但也有很大的劣势,因为这不是你自己的地方。”心生倦意的熊逸放选择回国。
他遇到了一位狂热的航模爱好者胡华智。此后,又认识了销售奇才杨镇全。“胡华智是典型的技术派,他对产品和技术的把控绝对是全世界领先的。杨镇全之前是销售总监。”他们一拍即合,2014年,在广州开始了亿航的创业之路。
三名联合创始人都是70后、80后。熊逸放是海归,深谙国外市场,负责市场营销和PR,胡华智负责技术和产品,杨镇全负责销售,“三人分工明确,互不干涉,搭配非常好。”
创业之初风投很重要,有了原始资金,站在风口才能起飞。他们找到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熊逸放回忆,当时徐小平对他们的项目感兴趣,约他们到家中聊聊。风投看的是团队,而亿航团队用梦想敲开了风投之门。
“我们告诉徐老师,无人机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它不仅仅是帮你航拍或者给女朋友制造一些惊喜,而且在农业、影视行业、消防上等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我们的想法是让飞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我们想开创一个空中无人机时代,把门槛拉下来了,让更多的人去体验这个东西。”
有了产品理念,亿航创业团队又是如何打动徐小平?航模狂热者胡华智告诉徐小平,他玩了十几年的航模,还创立了北京航模航天博物馆。“这个东西让徐老师一听就惊呆了,居然有人如此狂热。”熊逸放说,“整个过程前后一共一个多小时,就谈定了。”徐小平投资了亿航一百多万美元。
无人机是空中iPhone
无人飞机要起飞要飞得高,没有风不行。2014年被称为是中国无人机的“元年”。《爸爸去哪儿》的无人机航拍,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汪峰的无人机式求婚……用途迥异的无人机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应该说,这个时机我们赶得非常巧。”熊逸放说,“我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对很多人来说,操纵一架无人机太复杂了。”熊逸放说,“所以,我们想把它的操作体验简化到极致。”他认为最重要的简化方式,就是彻底抛弃传统的遥控器,通过手机APP直接操纵。他说:“比如我们有一个APP,通过对屏幕上一架小飞机的上下拉动,可以控制无人机的升高降低,手指点哪里,无人机就往哪边飞;我们还在尝试连接语音识别功能,只要对着手机说出口令,就可以操控无人机的飞行。”
熊逸放构建着未来的格局:“iPhone有多少种可能性,无人机就有多少种。”
打破中国公司海外众筹纪录
2014年11月,亿航无人机产品ghost首次登陆海外众筹平台Indiegogo, 便一举打破了中国公司海外众筹纪录。
熊逸放回忆道:“我们非常看重globalization(全球化加本地化)。找美国本土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为我们代言,整个脚本的编写、文字、图片全是找美国人来做的,视频拍摄几乎都是在美国完成。这一切只有一个目标——贴近美国人。”
2015年拉斯维加斯CES展览会上,亿航一举斩获最佳无人机奖,更吸引了高通一名副总裁的目光。他说,你们在美国把这个事情做得这么好,没想到居然如此年轻低调,还是很年轻的公司。后来,双方敲定合作。
熊逸放说:“手机(操作无人飞机)靠不靠谱,我不评论,它代表着是一种方向,一种精神。从安全系数和操作难度来说,我们已经把手机做得跟遥控器没有什么区别了。”他认为,无人机的普及是发展的必然。“三五年内,无人机将会大规模普及,到时候每个人都能有一台自己的无人机。”
落户广州最看重
珠三角产业配套
熊逸放说,亿航选择落户广州的原因主要是看重珠三角有非常齐全的配套产业设施,包括无人机、机器人,硬件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分发渠道,零部件、核心部件都是非常齐全的。在广州市领导的支持下,亿航成为新智能创业公司的代表,“我们很高兴。” 他说,广州的软件创业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创业环境在快速崛起,有良好的创业土壤。另外,广州高校云集, 为创业保持了人才的供应。
记者手记
无人飞机
有人驾驭
飞得更高
2014年,正值无人飞机元年。三个创业者在羊城相遇,一家名叫亿航的无人机公司诞生。三名创始人,一人是航模迷、技术控,一人曾留学海外深谙海外市场,还有一人擅长营销,这样的组合,擦出的火花想必也灿烂。
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预言,天空会有更多空间给无人机施展,而除了航拍,从亚马逊送包裹,到其他农业电力的无人机应用,甚至是空中交通,在未来都将被无人机影响和改变,创造出人们未来生活的新方式。
亿航出生在广州,却放眼全球。打响海外知名度,同样深耕国内市场,两只脚走路毫不偏废。参与拉斯维加斯CES“秀肌肉”,与KK对话吸引眼球,亿航依靠创新与实力,抓卖点懂营销。其创始人定下了目标:让飞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走进民心。
虽我本土企业,却兼具全球视野。无人飞机,有人驾驭,飞得才更高。